晋末长剑
第一百五十一章 梦开始的地方(下)
所以,银枪军中存在大量提干的老兵,并不全是学生军官。
军队需要人地方需要人,人才是不够用的,而且远远不够。
好消息是今年年底,永嘉八年(314)入学的第一批许昌武学生将毕业,梁县武学则继续源源不断地提供学生,可用之人稍多了一些——今年汴梁武学也从流民里招募了180名十到十六岁的孤儿,充作首批学生。
局面是一步步好转的,根基也是一点点扎实起来的,而这其实离不开教谕们的辛勤努力。
尤其是这种上了五年学,又教学八年的心腹门生,更是珍贵无比。
他的水平比起八年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的忠心,完全值得邵勋信任,至少他不会教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学生们带歪。
他还对邵勋充满感激,因为命运得到了改变。
这种人用起来非常放心。
白同只是一个缩影,与他一样的还有很多人。
为了补偿他们不能为官为将的损失,除了提高经济待遇之外,给他们的下一代予以补偿也是应有之意。
而且,效果确实非常好,白同感激涕零。
和邵师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这是造化啊。
给完白同好处之后,邵勋又点了八九个人的名字,基本都是一到五期的学生,大部分以文才见长,少部分军略学得不错,他按照各人平日里的表现,一一给予赏赐。
“你等——”邵勋又指了指教谕们身后的十几名学生,道:“都是东平人吧?”
“是。”学生们齐声答道。
这是永嘉八年(314)年初入学的学生,那一批总共165人,全部来自东平国。
因为战争的缘故,产生了不少孤儿。当地那几年也清理了一批战争期间首鼠两端的士人豪强,罚没了许多庄客,不少学生就出自庄客家庭。
所以,这一批不全是孤儿——事实上随着河南日渐太平,想要搜罗孤儿也没那么容易了,不像以前一抓一大把。
“两年没扩军了。今年腊月,我会少少征募一批新兵,编为四幢,是为黑矟军右营。届时会从尔等之中挑选百人,出任军官小校。”邵勋说道:“银枪、黑矟二军乃我左膀右臂,尔等一定要勇猛精进,苦练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