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四十五章 势力(下)
一打听,都是去年从太行山上冲下来的。
高阳、河间、博陵、中山、常山等郡组织百姓,将这些木头通过水路输送到魏、渤海、清河、平原、阳平等郡,售卖于私人,换取粮食、牲畜、农具。
这些地方去年没受特别严重的影响,日子还过得下去,再加上五月份夏麦正常收获,他们底气较足,于是便有不少人采买,打算阴干后拿来修缮、扩建宅院。
只是如今看来,这些木头多半砸手里了。
今年和去年差不多,冀州北部灾情严重,南部也受了影响,六月种下的杂粮必然减产。
粮食,一下子就变得异常金贵了。
以往喜欢趁乱搜罗人丁的坞堡帅、庄园主们也紧闭大门,墙上站满了挎刀持弓的丁壮,警惕着每一股靠近的人群。
甚至就连羊鉴的车队抵近时,都被墙头射下来的箭矢警告过,意思是他们没粮,不愿意收人,赶紧滚蛋。
行走在荒野中时,要么渺无人烟,要么突然就遇到密集得让人惊讶的人群。
流民一股接一股,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至于更大规模,暂时还未见到。但如果官府不管,流民必然会互相攻杀、吞并,朝几万人乃至十万人规模发展。
到了这个规模,一般的坞堡就扛不住了。因为流民们完全没有理智,或者处于绝望、癫狂的情绪下,很可能会不计伤亡,将坞堡硬啃下来。
这个时候,坞堡主要么被迫入伙,要么全家死光,没有别的选择。
行至襄国时,羊鉴看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粥场。
他特意下车看了看,粥很稀,但能吊住命。
最大的问题是数量严重不足,没法满足全部灾民所需。
或许,广平太守乃至邺城卢子道打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给灾民希望,让他们往这里赶,别在路上成群结队。
来了襄国之后,便受管束了,因为这里有军队。
即便稀粥没法救所有人,有人会闹事作乱,也出不了大事,很快就会被镇压。
一镇压,死了人,粮食就不再那么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