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二章 策略
正月十五,一行百余人在进入陇西境内后,遇到了桑城镇游骑。
交涉一番后,当天傍晚进入了镇城。
******
桑城镇位于洮水西岸、狄道县(今临洮)西。
所谓的镇城,不过一座木质堡寨罢了,上面甚至连土都没来得及覆盖,可见修建得非常匆忙。
镇兵员额五千,实有四千。
对应桑城镇那四千家匈奴镇民,差不多就是一户出一丁的样子。
不过,对这种兵民合一的军镇体制而言,区分兵还是民没有太大意义。
没仗打的时候,大家都得忙农活,军镇养不起多少脱产职业兵。
打仗的时候,壮丁出战,健妇、老人、少年守城,都要上阵。
真论起来,和后世明朝的卫所有些类似,但又有区别。
因为镇将权力比较大,可以任命下级官员,朝廷走流程同意,一般不会否决。
而且,军镇以武力强宗或部落酋长为核心。
豪族族长、部落酋长以有血缘关系的本家子弟为军官,组建核心部队,被称为“子弟兵”。再以子弟兵控制更多的外系镇民,为朝廷守御边塞。
有的比较离谱的边塞豪族狂生儿子,然后个个习练武艺,弓马娴熟。
历史上唐末五代时期,府谷的折家宗族子弟不下三千(真能生……),大多会骑马射箭,从小接受军事熏陶。
这种宗族子弟兵凝聚力比较强,组织度高,能打硬仗、苦仗,且为了家人财产(离家出征战斗力显著下降),愿意死战,是一种非常好的低成本、高战斗力边防部队,但——
容易造反!
邵贼虽然很多时候不是人,但他对帐下各路人马的情况了然于胸。
桑城镇将靳康是必须要笼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