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六章 所重之事(上)
苑里面都是原子化的民户,与明清社会类似。
县里面可是有士族、豪强的,非原子化社会。
能治理一苑,只能说基础本事过关了。
但要治理一县,需要更全面的能力。
二郎还得再历练。
同时也有些叹气,第二代终究不一样了。
他种过地、当过兵奴,经历过尸横遍野的战场,面对过铺天盖地的箭矢,卧过冰吃过雪,杀人不眨眼,能拿人头把玩,可与士人扯皮。
第二代从小锦衣玉食,生活环境不一样了,人生经历也不一样,父子间终究有代沟,有时候他也在想,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了。
或许,历朝历代的二代天子差不多也是这个样。
他们也不是生来知之,也犯过错,也被开国天子打骂过,也是通过不断历事、不断学习、改正错误后才慢慢成长起来的。
史书上不会记载他们年轻时吃被骂的事,只会记载其登基后的举措,之前顶多一笔带过,比如「少聪慧」之类。
人是会成长的,人是会变的,不能因为他们此时的不足而全盘否定,还得再多观察观察。
想到这里,邵勋语气缓了缓,道:「推行马耕之法时可有所得?」
「有。」灌郎见母亲用鼓励的眼神看向他,心下大定,道:「有马粪落于田,胡人皆言马粪伤地,儿便让人在马股后套上一兜,收集马粪。」
「还有便如父亲所说,群牛前加一匹或两匹马,能让耕田快不少。牛太懒了,被马带着,被迫加快脚步,卖力耕田。”
这就是卷!牛太懒了,明明还有余力,但就是慢悠悠,不愿耕田,前面加一匹马后,牛被迫卷了起来,效率提高很多。
「还有什么?」邵勋问道。
「儿在苑中,定下规矩,春社、寒食、端午、秋社、重阳、冬至、腊日、正旦诸节,无论胡汉,皆要过节。」邵说道:「而今匈奴、杂胡已然有所改变,
慢慢变得像中夏子民了。」
「怕是相互影响的吧?」邵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