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龙
第一百零三章 送乌行(13)
而现在,必须要考虑北面军情传过来以后南阳这里白横秋的反应,以及后续处置。
所以,张行先做了两处军情通报,然后就直接询问众人,南阳这里要如何收尾?
众人闻得李定已经成功击破东部巫族主力,自然多是惊喜,而且都晓得白横秋要走了,只是听到大行台临时更改战略,就没有那么态度一致了,至于说到眼下南阳这里何去何从,那就更是五花八门,各有所言了。
很多人,准确的说是以单通海为首的河南本土头领还是想着去打东都,尤其是这一回后,张行的修为到了一定份上,他们也能察觉的,那么如果此时集中河南河北主力,一位准大宗师,五位宗师,八百踏白骑一起攻击,东都说不得一个春天就能拿下。
到时候就是全局在握,从容进取关西了。
所以,他们希望当时议定出兵晋地且还不晓得张行晋升以及此战结果的大行台,现在直接把大军撤回来,掉头等待凌汛结束,然后一起围攻东都。
相对应的,一些大行台背景的头领跟少数河北籍贯头领则建议一起渡河去河北打晋地。
理由也很简单,最近越来越放得开的魏文达就说了,河北那边已经动员和出动了,河南则正要调整,没道理要那边更改路线,更不要说大行台的理由很正,打晋地能呼应李龙头,晋地本身到手意义也不下于东都。
说的刘黑榥、张公慎几人连连颔首。
当然,相对于庞大且立场鲜明的河南、河北两大块头领们,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别的建议……比如说秦宝就询问,要不要先南下,収降淮南军,然后一路进入荆襄,联结白龙头,了结韦胜机?
伍惊风、伍常在兄弟俩的方案更直接,他们建议等白横秋撤军的时候直接追上去,逼入武关,万事可定!
而很快,方案逐渐集中在了前三处……因为最后一个方案很快就有人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白横秋到底是大宗师,十之八九在长安立了塔,越往那边去越厉害,追上去反而会堵在武关门前没有进展,不如其他方案能迅速产生有效战果。
与此同时,秦宝的方案则随着讨论进行,尤其是在河南河北立场分明的情况下,渐渐有了更多支持者——程知理这位新来的“准指挥”第一个跟上,第一次主动表态的阚棱随之加入,然后牛达也随着转向,接着是王雄诞、张金树等人,最后连伍氏兄弟都明显动摇,并在三个选项中渐渐偏向了这一处。
至于说第三个方案为什么人多,就好像河南头领要打东都、河北头领要打晋地一样,都明显是有另一层缘故的。
那不是白三娘嘛。
争论了一阵子,就连单通海都焦躁起来,瓮声瓮气,直言不讳:“争端这么明显,又是军前,首席本可一言而决,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但我还是要说……南阳一战从一开始就是河南各行台抢在年关前动员参战,年都是在军中过的,且因为雨雪,多日大战死伤累累,若是还让他们春耕时再往南边去大江上,往河北去红山打仗,是不是对他们不公正?”
这话一说,其余人都不好开口了,但几乎所有人,包括一部分河南籍贯头领,也都觉得单通海有些过头了。
说白了,军队要听指挥,一次次整编不就是为这个吗?真要是用这个拿捏住方案,事后肯定会有处置。
“说的是,军心士气一定要考虑。”张行脱口而对。“但这不是军队不听指挥的道理,还是要考虑哪个方案更合理……说实在的,我之所以一直没开口是因为我与大家的讨论都不大相符,我是赞同去叩武关的。”
堂中一时陷入诡异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