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上下游
这种时候,办案人员也是需要了解专案组负责人的想法的。
比如说,抢劫杀人这条路线要不要考虑,或者说,抢劫杀人这条路线,要不要重点考虑。
因为这条路线是最难办的,可能成本也是最高的——当然,不同的侦办策略又会带来成本的不同,常见的抢劫杀人的侦办思路,还是考虑前科犯的情况,往往是动用特情,或者寻找赃物。
像是死者张贤尧的手机就没有找到,有可能是掉到台河里了,但如果跟某个销赃人联系到一起,就可以怀疑是抢劫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人捡到了手机,那就要问死者为什么会与手机分开,以及在哪里捡到,何时捡到,特别是手机因何在某地关机等问题了。
柳景辉显然想要选择先易后难的方式来调查。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大部分的专案组有且只有这种选择。
同时开启多条调查方向是需要成本的,不仅是调查资源的问题,还有人大量的人员投入。如果简简单单就能调查清楚的话——现在的大部分命案,其实就是这样的。那么,一口气投入巨量的前期费用,多少就有点过于“有魄力”了。
不过,曹楚军大约是有点倾向于抢劫杀人的,因此才向柳景辉这么问话。
他也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因为除了抢劫和类似的意外冲突,张贤尧没有被谋杀的理由。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江远牵头的专案组,绝对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启一场多线程的调查,而且不论是否有必要,都不会有人啰嗦。
这就好像有个孩子是省重点里的年级第一,他要求多请几个学科的老师补课,甚至要求某个学科多请几个老师来补课,会有人反对吗?会有人讨论补课费的浪费吗?
咚。
江远推门而入,风尘仆仆。
“怎么样?”
江远和柳景辉异口同声的问对方。
“那我先说我们目前的进度。”柳景辉于是将今日的调查简要描述了一番,曹楚军也在旁补充了几句。
江远听过,点点头,道:“我把死者学校附近的河段走了一遍,捞上来的硅藻,我让实验室直接拍了电镜给我看,基本确定了死者落水的地点。”
说着,江远就在现场挂着的地图上找了找,再用红笔画了个圈。
“在学校下游两公里处。”江远说着在圈边标注了具体的位置和距离。
新获得的技能,还是非常好用的,免去了实验室做中介,自己做的话,自然不用等那么久了。